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南京市钢铁、水泥、石化三个行业共11家企业列入其中。据统计,去年这11家企业共节约能源89.76万吨标准煤,有的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最高降幅超过30%。
如今,在南京市的钢铁、水泥和石化等行业中,“节能降耗”已经成为最流行的词语。从优化工艺流程,到建设节能项目,从能源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到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全市的高耗能企业正采取各种各样措施,多管齐下,上下联动,全方位促进节能降耗。
围绕节能搞技改,企业看长远、算大账,不惜投入
钢铁厂在生产中,要给烧红的焦炭降温冷却,原先这个过程直接用水浇,不仅耗水,而且还会产生气体污染。南钢集团在技改中,上马干熄焦装置,用氮气来给焦炭降温,被加热了的氮气用于回收发电。这样的变化不仅提高了焦炭质量,而且每吨焦炭生产能耗降低53.2公斤标准煤,还减少了60%有害气体的排放。保守测算,这项技改每年带来利润3000多万元。
生产水泥的三龙公司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成1号窑,目前耗能较大而且产品也有差距,这条线将进行技术改造,预计投资2000多万元。投产后,每年可以节约用煤近万吨,每天的产量能增加400吨,再加上节煤和节电的效益,每年能给企业带来效益1800万元。
中国水泥厂今年计划实施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并对原有锅炉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达6000万元,而预计技改后年创经济效益超过7000万元。
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年发电可达数亿度
位于化工园的惠生化工在生产一氧化碳和甲醇的过程中,多道工序均放出大量的热量,企业已经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了一套12兆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为8000万千瓦时。
在冶炼钢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污染浪费,南钢就将富余煤气回收,用于发电,目前两台5兆瓦的机组已并网发电,年发电可达到7亿千瓦时,约占南钢总用电负荷的25%,年可降低用电成本3.7亿元以上。
循环发电不仅减少了污染、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有效地缓解区域内电网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提高了生产经营的电力保障能力,一举多得。
节能无大小,用水电气都得“抠门”
去年底,扬子石化贮运厂在盘点节能降耗工作时发现,将-30℃的乙烯收贮进罐前,必须先将其冷却至-104℃;运输到烯烃厂后,又必须升温至-30℃才符合生产条件。这个转供的过程不仅耗费电力,还耗费蒸汽。据测算,每转供一吨乙烯需143.55元。技术人员在这笔“小钱”上动起了脑筋,克服困难将转供改成了直供。今年1—4月份,贮运厂直供乙烯4000多吨,节省了70万元。预计这个方案全年可省下200万元。
节水也被企业列入日常节能降耗的重点。金陵石化烷基苯厂的锅炉水膜除尘对水质要求并不高,企业就将新鲜水改为经处理的再生水,每小时就能节水40吨,年节水30万吨。另外,其自备水厂原先每天对快滤池冲水7次,直接排入长江,每天耗水约为2800吨,如今企业计划建一座500立方的储水池,将水反复利用,年节约水量100万吨。
节能指标落实到人,能源管理日臻完善
2005年南钢组建集能源生产与管理为一体的能源中心,去年公司又成立了能源管理委员会,明确能源中心作为公司的能源管理部门,各级单位不仅有安全员,同时还设立了“节能员”,这些节能员的奖金收入都与节能指标的落实直接挂钩。
“全厂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也在南钢上马了,这套系统能够监控2万多个生产点,利用计算机系统随时进行对电力、蒸汽等能源的调控。这一监控措施可以对电力系统“移峰填谷”,控制平均需量,避免了浪费,每年可以移峰填谷320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以产生约160万元的经济效益。
南京市11家高耗能企业均成立了由企业负责人挂帅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节能管理机构,设立了能源管理岗位。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将节能800万吨标准煤
今年3月份,扬子石化、南钢等6家南京市高耗能大户,自愿加入了欧盟在中国启动的“中国城市环境管理中试用自愿式协议方法”,每年将根据欧盟业已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模式,自主自觉地与当地政府签署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耗3%—5%的协议。
南京市对此也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05年到今年,南京市政府从工业发展基金中分别拿出30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鼓励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工作。从去年起,南京市政府还建立了1000万元的节能奖励资金,用于节能项目的补助和节能效果的奖励。
一边是企业自愿节能降耗,一边是政策的引导推动,节能减排在“十一五”期间瞄准了更高的目标。南京市“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总量目标是950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节能量达到800万吨,包括南钢、南化、扬子石化、中国水泥厂等企业在内的11家高耗能企业将是全市节能降耗的主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