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国家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国债支持示范项目--北京华星环保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电视机、电脑处理生产线完成安装调试,并试运行。公司有员工30人,其中回收人员10人、处置中心工人及辅助人员12人。半年来,在国家及北京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积极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在处理工艺、回收渠道建设、作业现场管理、再生材料价值分析、下游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今后运营积累了经验。到目前为止,已回收各类废旧家电上万台,拆解近5千台。
一、努力搭建回收网络渠道
1. 行政机关回收渠道。在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积极与北京市财政局探讨北京市行政机关淘汰的废旧电子办公设备的回收工作,在达成初步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操作细节,争取尽快建立起行政机关回收渠道。
2. 企事业单位回收渠道。公司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就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进行了洽谈,建立企事业单位回收渠道。
3. 大型家电连锁商回收渠道。公司与国内家电连锁商苏宁电器签订了废旧家电回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将“以旧换新”所取得的废旧家电,按月交给华星环保公司处理。与国美、大中等家电经销商的合作也在积极洽谈中。
4. 电子废弃物集散地、旧货交易市场、大型电子商城回收渠道。公司在主要的电子废弃物集散地,如靠近中关村电子市场的“后八家村”建立了回收联络站。在各旧货市场及各大电子商城筹备建立进驻式或区域式回收站。
5. 居民社区等其它回收渠道。为方便社会各界交投电子废弃物,公司开设了“华星环保网”网上交投平台,设立了8007060160免费交投热线。与此同时,还广泛印发相关宣传资料,以提高百姓环保意识。
二、探索优化处置工艺
1. 改进完善热包带工艺。公司现有热包带工艺处理,从CRT放置、定位,到热包带的调整以及紧固均是人工操作,容易造成工位瓶颈及质量上的不稳定。根据员工的自主提案,公司专门组织技术力量对此进行了攻关,通过加装一些辅助部件,将取放、定位、调整紧固等拆解环节成为自动化流水线操作,扩充为能同时切割二个CRT的操作平台,并通过加装有害物质安全监控报警系统,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
2. 优化设备及工作空间。生产处置线是以处理电视、电脑为主而设计,在实际生产中常需兼顾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以及洗衣机、电风扇等电器的拆解。为面对工作中遇到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处理情况,通过优化布置流水线工位及使用通用工具和辅具,将流水线设置成了可灵活移动的工作台。
3. 探索资源最大化利用。在回收利用环节上,针对不同的拆散零件进行拆解综合分析,努力寻求可回收价值上的突破。在合乎有关程序的前提下,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转入下游环节进行再利用。
4. 抓好安全健康环保工作。由于设计采用纯物理机械拆解的处理方式,不使用化学试剂,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在生产中,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和管理上重视安全健康环保工作;另一方面对工人做好劳保用品防护及相关安全教育。
三、夯实现场作业管理基础
1. 强化培训、操作流程管理。工厂对全体员工提出了高标准上岗要求,新招聘进公司的员工,指派专人对其进行培训,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并在生产技能、生产线的操作流程以及生产中的安全事项等方面重点培训。每位员工除需胜任本工位外,还具备一技多能,对整条流水线无论哪个工位空缺,都能及时补上。此外,公司还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要求每位员工都能成为企业的标志。
2. 加强出入库管理,建立健全台账制度。工厂设立专人建立台账,对出入库的原材料、再生材料进行统计管理,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核对,做到账物相符,账目清楚。
3. 注重拆解分析,做好数据采集。工厂对废弃家电拆解后的各种元器件、废料等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偏转线圈的拆解称重分析,了解每种线圈含铜量的差异;对市场上的机壳、铅、镍等原料的价格进行了调研,为运营做好数据采集工作。
四、开拓合规下游市场,延伸再生资源产业链
公司在试运营过程中,积极同相关领域的国内公司,韩国、日本、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等下游厂商进行广泛沟通,延伸再生资源的产业链条。在开拓下游市场,打造再生资源价值链条时,特别注重这些下游厂商的合规性,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和一定的规模。
五、塑造先进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公司提出了“以提高社会环境生存质量为目标”的品质环境方针,确立了“持续扩大对国家环保事业的贡献,实现企业核心价值,并使企业获得不断成长”的经营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唤醒社会环保责任、激发自我参与意识、坚持改善与创新、为绿色奥运服务”的宣传口号,这些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激励着每位员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