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栽得梧桐引凤来。深圳华威建材公司将建筑废弃物重新变为新型节能建材,在国内率先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规模化。记者昨天获悉,该公司的循环经济创新之举,吸引了中信深圳投资集团的战略投资,并购该公司60%股份,双方携手打造产业航母,并大力走出去开拓全国市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深圳循环经济添亮点
深圳市华威建材有限公司是应建筑垃圾之需而生的。
该公司创始人在调研中发现,每1万平方米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废弃物,每拆除旧楼1万平方米则产生近万吨建筑废弃物。这些建筑垃圾大都未经处理便被运往填埋场,不仅断了土壤生物链,还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而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高达90%以上。为解决建筑垃圾的去向问题,也为了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华威建材公司经过考察和反复实验、研究,利用建筑废弃物开发出了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的绿色建筑产品,实现了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产业化。2007年,该公司投资1.3亿元,分两期建设了深圳市塘朗山建筑废料综合利用厂。
目前,这家工厂对建筑废弃物的转化率已达85%以上,其主要成分混凝土块、砖渣、加气轻质砖块、废木屑都可以100%转化,废玻璃、废纸品、废塑料编织袋及金属材料亦可回收再利用。据悉,华威建材的再生环保产品经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合格,已取得深圳市新技术推广中心颁发的《推广证书》,并入选市发改委、建设局联合发布的循环经济产品(技术)推广导向目录,成为政府鼓励优先采用的产品。
华威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创新,吸引了中信深圳投资集团的眼球。前不久,中信深圳投资集团已对华威进行战略投资,并购该公司60%股份,双方将携手打造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航母。
率先“试水”产业化
据介绍,华威塘朗山厂目前满负荷运行,年产免烧新型建筑墙体材料150万立方米,其混凝土砂浆搅拌站年产再生混凝土及商品砂浆25万立方米,消化建筑废弃物约300万吨,节省因烧红砖破坏的耕地面积600余亩,节约建筑废弃物填埋堆放用地100余亩,节省煤炭6万吨,每年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900吨。
同时,华威建筑废料回收利用已形成了产业化和一体化。从去年开始,华威朝着更广阔的天地走去,在四川绵阳建起了建筑垃圾综合基地,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全投产后每年可处理建筑垃圾50万立方米,生产建筑用砖40万立方米。而在广州,同样的项目也已立项,生产规模与深圳的一期项目相当。
专家指出,合理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仅环保节能,且蕴藏巨大的经济价值。粗略估算,到2020年,我国至少新产生建筑固体废弃物30亿吨,如将其中50%转化为生态建筑板材,将创造价值6000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是可观。
源头破解建筑垃圾处理难
长期以来,深圳的建筑废弃物主要以堆填方式简单处理。按照每填埋1万吨建筑废弃物占用1亩土地计算,单深圳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就需占用近1000亩土地,处理20年来的6000万吨存量建筑废弃物需占用土地6000亩。而深圳目前正值新一轮大规模建设期,地铁、大运场馆、旧城改造等各项工程全面施工,建筑废弃物处理量急剧增加。据悉,深圳原来规划的3个大型建筑废弃物填埋场均已填满,目前大部分建筑废弃物由各街道自行简单处置。为解决填埋场告急的局面,深圳有关部门目前正在选址启用新的余泥渣土受纳场。
在此背景下,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越发引起政府的重视。据了解,华威公司因开行业先河,且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产业化趋势,格外受到深圳市有关部门的关注,并获得财政资金的扶持。该公司总经理邹国营表示,今后将着力协助政府部门,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源头管理。“通过完善建筑废弃物产业链,按目前塘朗山工厂的转化能力,可大幅减少深圳的建筑垃圾填埋量,使新增的余泥渣土受纳场使用年限延长50年以上,相当于节约土地资源700多万平方米,并能使政府节约工程、征地青苗补偿等各类投资数亿元。”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