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纳新
城市最佳实践区北端,有一座名叫“汉堡之家”的奇特建筑,能耗只有普通房子的十分之一,室内没有空调和暖气设备,却能够一年四季保持恒温――25℃。各种独具匠心的节能内设和周密严谨的设计方案,使它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被动房”.
所谓“被动屋”,其实是一整套技术标准,即用极少的能源维持整个建筑的恒温,以及建筑内部的电梯、计算机等必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每个“被动屋”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坐落于上海世博园内的“汉堡之家”,利用一套精密的“被动屋”建筑软件,输入上海气候变化数据,确定了反常规的朝向设计――“坐南朝北”,以躲避上海盛夏漫长的高温天。同时,内部多处挑高设计,阻挡了一部分太阳光,在建筑的表面留下阴影,减少热量吸收的作用。
为了保证室内恒温,“汉堡之家”建筑外墙是密封的,依赖一套智能通风系统,自如呼吸。这套通风系统吸入室外新鲜空气的同时,将冷气拒之门外,并“呼出”屋内污浊气体;同时,强大的“回收”功能,还会跟踪屋内能量,抓住人体和室内电器等产生的余热不放,充分利用这部分能量。根据德方提供的数据,这套系统对热量的回收率至少达90%,对冷量的回收率最低有80%.
“沪上生态家”里则配有一个功率为1千瓦的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水电联供,“物尽其用”;卫生间里的“中水回收系统”,回收雨水、污水,冲洗厕所,节水环保;藏在墙壁角落的小圆洞,是一套天然的“中央吸尘系统”,打开盖子,接上吸管,就可以将垃圾、灰尘经过负压,吸到小区的终端回收站。
“活水”长流
几十年后的公园也大不一样:不仅能沁人心脾,也能帮自然环境“净化身心”.成都“活水”公园展示的就是人与自然两相宜的和谐景象。
“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原型坐落于成都锦江府河畔,主要由“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模拟自然森林群落”等部分组成,展示了被污染的水借助自然力而非化学净化,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曾获“国际水岸最高奖”和“环境地域设计奖”.
原景重现于上海世博园的“活水”公园,微缩成一座极具现代田园风格的“街心花园”,不仅欢迎人们来此游园,也欢迎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污)水“到此一游”.池塘里满是芦苇、浮萍、紫萍、睡莲、茭白等植物,还有可吸附有机物的鹅卵石,形成了厌氧沉淀池、水流雕塑、植物塘床、龙门山植物群落、印象浮雕等多处集景色、净化过滤于一体的花园景点,污水流转其中,经厌氧处理、沉淀分解、接触氧气、吸附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层层纯化,变成清水,还能养鱼。
三把“钥匙”
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的水幕太阳墙、德国状如抽屉盒子的“汉堡之家”,沙特麦加的“帐篷城”,马德里神奇的“竹子屋”……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北部模拟街区,是整个世博园中独具特色的展示区域。这里模拟着未来城市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功能的综合街区,每栋小楼、每条街道、每个细节都是展品,灯光、自行车道、遮阳系统、花园都代表着一种未来可能的生活形态。
同时,在环境设计方面“未来街区”还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比如,利用原南市发电厂的江水冷却系统,建立区域性的江水源空调体系,可以显著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广泛地采用LED照明技术,不仅大幅减少能耗,而且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照明控制和梦幻般的灯光表演。
这里传来的街区“未来之声”遥远又清晰:多样化的文化空间和建筑形态“和而不同”地聚集在一起,建筑组群形成紧凑的形态格局,界定街区的开放空间和有效围合组群的院落空间有机结合,非机动化交通方式,公共空间主导、有效利用既有的建筑和设施……同时,街道和景观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便利、舒适和愉悦的活动环境,也是可持续城市生活的创意设计“秀台”。
低碳、生态、环保,是开启未来城市生活的三把“钥匙”。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