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煤矸石、页岩经过破碎加工、筛选等十几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了一块块规格统一、外形美观的新型砖材。这是日前在福建清流县大成新型砖业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拥有工艺先进的隧道窑生产线,年产新型砖4000万块,其中煤矸石的掺加量达七成,年消耗煤矸石12.5万吨,而且整个煅烧、烘干过程所需热能均来自煤矸石自身含有的热能,既减少尾矿堆放的污染,又节约了煤炭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生产效益“双赢”.
近年来,清流县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新路子,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提高了煤矸石、尾矿的综合利用水平。
资源整合 集聚产业优势
铅锌矿品位只有1%的矿山还有企业去开采利用,这听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在清流县却成为现实。2007年,清流县编制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将3个铅锌矿采矿权及1个铅锌探矿权进行整合,由华龙矿业有限公司统一开采,并重新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将低品位矿石与高品位矿石混合选矿,矿石入选品位降至1%.
据华龙矿业公司总经理于本垒介绍,公司拥有3个铅锌矿山和2个选矿厂,其中仁场矿山和村尾矿山距离相近,但矿石品位相差甚远,其中仁场矿石品位只有1%,如果没有进行整合,公司早就放弃仁场矿山的开采了。资源整合后,现在矿石利用率提高了,且最少可延长矿山5年的服务年限。
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不但解决了矿产资源开采“小、散”问题,而且保障了核心骨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流境内萤石资源丰富,已勘查发现萤石矿床(点)有23处,资源储量达1000多万吨。为了发挥资源更大的效益,近年来,该县采取厂矿结合、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形式,积极引导萤石矿山企业与化工企业对接,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清流县东营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能武告诉记者,由于每年萤石矿开采量有所限制,通过整合,公司生产原料有了保障,再加上公司拥有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就可不拘泥于生产氟化氢这类初级产品,还能够向下游产业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无论是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还是在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附加值上,我们都秉承将矿产资源‘榨干吃尽’、尽量县内消化的理念。”清流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胡永欢如是说。
技术改造 提高选矿回收率
走进华龙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股药剂味扑鼻而来。于本垒总经理指着正在运行的尾矿回收系统自豪地说:“现在每天可从铅锌矿的尾矿中再浮选出100吨硫铁矿,选矿回收率由90%提高到93%.”据介绍,2008年以前华龙矿业公司的选矿设备只能选铅、锌,含有大量硫铁矿的尾矿被直接送到水泥厂当配料,无形中浪费了大量资源。为此,公司对选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对尾矿再添加药剂进行重新浮选,直接将硫铁矿进行分离,大大提高了选矿回收率。
这是清流县积极引导矿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选矿回收率的一个实例。2007年,该县对北坑钨矿进行重新规划,优化采掘工艺流程,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浮选柱选矿新工艺对尾矿进一步回收,钨回收率提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85%,同时综合回收原矿中的铋、钼等有价金属。据北坑钨矿负责人介绍,原来开采提炼后留下大批矿柱,技改后可回收矿柱中的有价金属,同时电耗和水耗分别下降21%,资源综合利用率非常明显。
尾矿回收 变废为宝
以往工业废渣堆成山,既占土地地又污染环境,如今却成了生产水泥的新型原料。在福建红火水泥有限公司厂区,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熟料的机器在不停地运转。公司负责人吴淞良说,公司每年能利用工业废渣50多万吨,其中煤矸石40多万吨、废氟石膏10万吨,同时利用水泥余热每年发电5500多万度,节省大量的煤炭资源。
清流县共有矿山企业46家,年产矿石总量113万吨,每年约产生30多万吨煤矸石和大量的铅锌、萤石矿等尾矿。对于煤矸石等工业废渣,清流县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利用”的指导思想,实行“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处理,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兴办以煤矸石等尾矿为原料的新型墙材企业。
随着福建红火水泥、清流大成新型砖业等可回收利用工业废渣的企业陆续投产,清流县每年产生的工业废渣基本上得到二次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