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红砖结构的历史性建筑,不仅见证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更是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与中华民族反抗民族压迫、力求独立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中华儿女几代人不怕流血牺牲的不懈奋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也称鄂军都督府,湖北咨议局大楼、湖北军政府大楼。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辟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人称“红楼”。1961年,bob电竞体育博彩_博鱼体育-手机版官网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红楼位于武昌阅马场北部,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过来,经过黄鹤楼,顺着蛇山走,一块山坡平地,右侧是新建的湖北剧场,左侧一片草坪,立着孙中山铜像,背后一个大院子,有个门楼,里边是一长排红房子,就是红楼。
红楼看不厌的,无论你在里边待多久,你都会喜欢它,很博大,很富丽,很美,很亲切。因为我在这里边住过一个夏天,所以我这么说。
建于1908年,占地28亩,建筑面积6199平方米,房屋11栋,包括主楼和附楼,屋前有广场屋后有花园。
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外墙,坐北朝南,主楼瓦顶上有一个灰色的覆盆状顶的了望塔,专家说这个塔楼是钟楼,“颇具欧洲古典市政厅风格,但局部采用中国古典手法,可谓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主楼台基为花岗岩石,高出地面,以扇面撒开形的阶梯向上。主楼和附楼面对广场正立面全为外廊设计,上下透空的构筑与建筑庄重正式的样式相揉合,四根方柱直顶檐下,柱头雕花,山花雕花,附楼檐下拱券相间的花饰,全部为白色,大面积红砖,白色雕饰为点缀,整幢大楼色彩明艳夺目,高贵典雅的欧式古典建筑风格。
湖北军政府大楼分办公与生活两部分,主楼及附楼为会议厅及办公室,主楼正中为方形会堂,讲台坐北朝南,设有软座132席和木制弧形长桌,地面由北向南逐步升高成扇形。如果从二层进去,你就会站在最后也是最高一层听众席上,从上往下,往大厅的中央,看着会议的主持者。
原为清廷“湖北省咨议局”大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三十四年(1908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咨议局议长汤化龙邀请革命党人进驻此楼。
湖北军政府就此设立,督请湖北新军总督黎元洪弃旧图新,担任湖北革命军领导人,即鄂军都督,所以又名鄂军都督府。
当年,武昌举义革命党人在这幢楼内举行重要军事政治会议,通电全国宣布起义成功,一天之内十四省回应,后来十八省响应;指挥三镇军民历时四十一天阳夏保卫战,对抗清军反扑;黎元洪接待从香港转道上海来湖北的黄兴,并在阅马场举行“拜将仪式”,任命黄兴为阳夏之战总指挥;宋教仁来湖北,在这幢楼内拟定《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鄂州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权宪法草案。
辛亥革命期间,在红楼主持工作的湖北革命军政府领导人有黎元洪、汤化龙、宋教仁、吴兆麟、蒋翔武、居正、刘公、孙武、蔡济民、李翊东、高元藩、张振武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近三个月内,红楼曾一度代行中央政府的职权。
1998年设为纪念馆以后,楼内设“辛亥革命文物史迹展览馆”,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住房和会议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房间,孙中山会见湖北各界军政要员的房间。展厅有珍贵历史文物500多件。
红楼前面阅马场中央立辛亥革命纪念碑。
起义门
起义门,原名中和门,位于武昌首义南路南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之一。中和门是武昌城南向大门,也是九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一个城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的武昌城,并不是如今天这样坦荡荡浩汤汤立于长江南岸,而是沿着市区的周边筑一圈高而厚的城墙,青砖厚墙,将古武昌围得如铁桶一般,东南西北,四方八面,九个城门,固若金汤,城内是官衙是学府是商埠是民居,城外是田地是田野是山岭是湖泊。
先前武昌城不大,从长江岸到大东门,从蛇山南簏到今天的首义路南端,之间南瓜形一片,就是当年的古武昌,城墙围绕着一块城区,大东门、新南门、保安门、望泽门、竹欸门、平湖门、汉阳门、草埠门、小东门。
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磷重修武昌城,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欸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
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开出一个新城门--通湘门,设火车站城门外,直通湖南,所以得名。
城门名改来改去,老百姓不管那些,想怎样称呼就怎样称呼,怎样顺口就怎样叫,所以,后来的人得把前后改动记得烂熟,例如大东门没人叫它宾阳门,小东门没人称忠孝门,而武胜门民间多称草埠门,如此等等。
1926年北伐战争,吴佩孚和叶廷、唐生智在大东门城外打得昏天黑地,北伐军围武昌城四十天,城内居民饿死,城外军人战死,尸体堆积,炮火掀天,战争就是灾难。
进城之后的国民政府,一声令下,毁掉全部武昌城墙,糟蹋五百五十年的历史古迹。
中和门(1912年更名起义门),因为记载辛亥历史而特许保留--一圈城墙倒塌了,剩下一个空空的城门,留在城边边的荒山坡上,孤独不孤独?就不关谁的事了。
1911年10月10夜晚,湖北新军工程营发难,占领楚望台,攻下中和门,迎接南湖炮队进城,接下来猛攻清廷湖广总督府,占领武昌全城,控制蛇山高地,武昌起义成功,三镇光复。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中和门被誉为“革命胜利的开端”.民国元年,改名“起义门”.
段祺瑞督鄂,改回“中和门”,顾虑“起义”两字的含意。
1949年后,恢复“起义门”名称。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1981年、1991年数次重修。修复后的城楼高11.3米,城门高7.1米,宽5米,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使用原有城墙砖,门洞上方嵌大理石匾额,叶剑英题写“起义门”三字。
2006年,在起义门前方挖出瓮城遗址。
2010年,开始楚望台遗址公园工程建设,规划是,以起义门为中心,往东230米建广场和园林,往西复建一段仿古城墙。另外,准备在蛇山北麓重建武胜门(即草埠门),与起义门遥远相对,中轴两端,中轴穿越武昌城,中间是红楼和阅马场,沿着这道轴修一条阔路,沿途景观景点,2011年竣工。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