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搬运煤矸石烧结多孔砖
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建市60多年来,阳泉累计生产原煤超过15亿吨。生产煤炭,衍生出了大量煤矸石,在阳泉市区周边形成26座矸石山,污染了当地环境。通过3年的治理,阳泉的26座矸石山被全部消灭,新产生的矸石也被废物利用,成为生产新型建材的好原料。24日,记者来到阳泉市南庄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南煤集团),探秘矸石如何变废为宝。
昔日火焰山变身生态园
自1952年建矿以来,南煤集团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煤矸石(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长久堆积便形成了两座大型矸石山。“那时,常有黑色颗粒落在我家院里,还伴着刺鼻的气味。”曾在南煤集团矸石山附近棚户区居住多年的老荆告诉记者。
针对这种情况,阳泉市以消除煤矸石自燃、防止废气排放、恢复绿色植被为目标,先后投入3亿多元,使市区周边的26座煤矸石山全部得到根治。
伴随南煤集团进行了棚户区改造,老荆搬到了新楼居住。同时,南煤集团对一座矸石山进行了治理,并在覆盖后的矸石山上种上植物,令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今日的“生态园”.“我现在常到矸石山上转悠,看着这满眼绿色,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老荆说。
此外,阳泉大力发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如南煤集团在另一座矸石山治理中,将煤矸石和页岩按比例混合后生产出了绿色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烧结多孔砖,这样不但“吃掉”了矸石山,还变废为宝。
废料咋就变成了宝
10月24日一早,记者跟随南煤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郭银平,一探煤矸石如何变废为宝。走过曲折的山路,记者来到了建在矸石山脚下的建材公司料场。一座黑黑的矸石山矗立在面前,空气里弥漫着有些刺鼻的气味。一辆铲车正将矸石和岩石运到料棚里。“这些就是生产煤矸石烧结多孔砖所用的原料--煤矸石和页岩。”郭银平手一指,“这些原料先运到料棚配比,那边堆积的是已经配好的原料。”
“怎样进行配比?”记者问。
铲车司机吕东旭停下手里的活儿解释:“拿今天的料来说,是一铲矸石加两铲页岩。”
“每次的配比不同吗?”记者追问。
“是的。每天排出的矸石发热量不同,页岩发热量也不同,像这边黑色页岩的发热量要高于那边黄色页岩的发热量,所以每次配料都要先经过化验员化验才行。”吕东旭说。“轰隆隆……”一阵机器的轰鸣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只见料场西侧,一名戴口罩的工人正在用镐头将一些大的岩石敲碎,再将其推进一个安有铁条滤网的坑内。轰鸣声就是从坑内传出的。“这里是下料口,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生产要经过的第一道工序--粉碎。”郭银平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参观起每一道工序来。“配料的过程中会造成扬尘污染吗?”记者问。“这料棚是专用的防尘棚,那儿还悬挂着雾化器,都能起到防尘作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下料的工人说。“走,我们去看看中控室。”在郭银平的带领下,记者穿过一个窄窄的入口来到了车间。眼前出现了一个像汽车马槽一样的大型机器,“刚才的噪音就是它发出的。”郭银平大声说,“这是板式给料机,对刚才的原料进行初步粉碎。”
走进一层的中控室,郭银平指着眼前的操控台说:“对原料的粉碎全在这里操作。”
粉碎好的原料被传送带送到了下一个环节--陈化池。在陈化池记者看到,斗式提升机像风车取水般将陈化好的原料再运往皮带。“料不多了。平常这里都是满满的,这两天订单特别多,所以原料消耗比较大。”郭银平解释,“这边略微发白的是已经陈化好的料,那边黑色的料是新料。”“这些料需要陈化多久?”“三五天。”
进入联合车间,各种大型机器和长达百米的隧道窑让记者开了眼界,工作人员都戴着护耳器监控着设备的运转。原料经过从德国引进的砖坯挤出机、砖坯切码运行系统处理,一车车摆放整齐的砖坯出现在记者眼前。“下一步就是焙烧。整个焙烧过程是利用矸石和页岩自身产生的热量来进行,十分节能。”郭银平进一步解释,“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生产,整个过程采用湿法工艺,隧道窑安装有抽风、除尘、脱硫装置,不产生废渣、废水。”
来到车间外,一辆辆叉车正忙着将焙烧好的煤矸石烧结多孔砖搬往在此等待的客户车上,运往建筑工地。“通过生产煤矸石烧结多孔砖,一年能消耗掉15万吨至20万吨的煤矸石,从根本上减少矸石对空气、地下水源的污染,而且符合国家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要求和最新的墙改政策,是黏土砖的最好替代品。”南煤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悟铎说,“阳泉的不少新建小区都使用了这种砖,成为这一环保建材的示范样板。”
记者手记
多年前,记者曾去过矸石山采访。“白天云雾山,晚上火焰山,飞鸟不过山,野兔不过地。”这是矸石山未治理前的真实写照。此次再度见到矸石山,得知煤矸石都被循环利用,昔日造成阳泉空气质量较差的罪魁祸首,如今被综合利用,变成了制造新型建材的“香饽饽”。而南煤集团将矸石废物利用,只是阳泉市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成为阳泉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