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十几年,等了十几年,林甸县黎明乡同乐村村民崔文军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今年10月,他们一家搬进了新盖的砖瓦房。
“你一定猜不到我这房子花了多少钱。”提起新房,崔文军开口先问。
“多少?”
“加起来不到这个数。”崔文军比划了一个“八”,质朴中透着小小的得意。
崔文军确实应该得意。按照政策,他家盖房,县政府不仅给补助,他还可以按照新建房屋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申请贷款,政府还给贴息,解决了他家一大半的资金问题。
新房盖起来了,眼瞅“四处漏风”的泥草房变成了敞亮结实的红砖房,崔文军一个劲儿叨咕:“真像做梦一样啊。”
如果说,告别泥草房住进大瓦房,在过去是农民朋友一个美丽的梦。如今,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截至目前,大庆已累计完成泥草房改造14.2万户,农村住房砖瓦化率由2007年末的46.2%提至目前的82.5%,提前4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13.7万户泥草房改造任务,近50万农民“跑步”搬进了新房。大庆从4年前的泥草房扎堆区摇身变成了改造先进城市,一个崭新的农村居住时代正款款走来。
新房带产业村村有特色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庆农村基本都是土房,到2007年底,还有农村泥草房19.46户,泥草房保有量占全省十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泥草房扎堆区。
为了让农民早日搬出低矮、破旧的泥草房,大庆不仅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上下功夫,还把改造泥草房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推广牧业带动型、旅游带动型、棚室带动型的旧房改造,带动了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呈现出“乡乡有试点、村村有变化、处处新农村”的喜人景象。
今年年初,大同区林源镇长林村自筹1200万元,建起了20栋二层小别墅,一栋两户,每户120多平方米,还带车库。11月初,村民周英田花了不到15万元,与其他38户村民一同搬进了气派敞亮的别墅小区。
“过去我家里穷,连房子都没有。这几年村委会领着我们集体承包林场耕地、种棚室、养奶牛,我跟着搞棚室种植,每年两栋温室、9栋冷棚种下来,有20多万元的收入,买栋别墅不费劲儿。”周英田美滋滋地告诉记者。
八方出资金户户搬新居
在肇州县二井镇实现村,美观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路面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搬进新家后,拧开气灶就能做饭,打开电视就能看,和城里的生活没啥两样。
村民刘国春告诉记者,他每平方米仅掏800元就住上了新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泥草房改造,关键在政策,核心在投入。今年,大庆再次投入1.5亿元,采取原址翻建、新址新建、产业带动、加固改造、 统一安置“五种模式”,让富裕户、一般户、贫困户都能住上大瓦房。
“对资金有困难的农户,市县两级财政为他们筹措资金,对于不差钱的农户,我们就给送技术。”市泥草房改造办公室主任郭云龙表示,除了积极落实补贴资金外,相关部门还协调农村发展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出台优惠政策,为建房户提供低息贷款。
此外,对于那些经济上确有困难的贫困户、特困户、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大庆通过建设“免租房”、“幸福公寓”等方式,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同时,采取中省市直部门、大企业包扶试点村、重点村的办法,帮助解决泥草房改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龙凤区对农民新建住房最高补贴2.7万元;让胡路区集中改造牧场职工住房,改造补贴最高达到4.7万元。其他县区积极落实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为泥草房改造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大庆还创新做法,通过整村团购建材、“打捆”选定施工队伍、乡村开办建材生产企业等方法,降低农民改造成本。为解决农村地形图缺乏问题,组织各县区、乡镇与大专院校“联姻”,深入乡村进行测绘。引导困难村民将自己位置较好的宅基地与条件好的农户互换,根据地段价值补贴价差,帮助8000多户贫困户完成了泥草房改造。
不仅如此,大庆还大力推广节能房屋建设,对使用节能环保、可再生材料建设新房的,提高补贴额度;对整村迁建并统一使用新型材料进行改造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2008年以来,推广轻质墙板、空心砌块、苯板等节能环保建材,新建节能房屋比例达到了85%以上。
“十一五”期间,大庆泥草房改造工作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十二五”阶段,大庆计划利用4年时间,将全市剩余的5.2万户泥草房全部改造完成,即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农村全部改造泥草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100%。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