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墙体裂缝的出现,轻则影响房屋的美观、适用性和耐久性,严重的将影响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承载力及使用寿命。本文试述建筑墙体裂缝的成因和控制原则,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墙体抗裂控制的施工措施。
一、建筑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对建筑物墙体的裂缝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砌体墙产生裂缝主要是有设计、材料或施工等几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就是:设计不当或构造处理不当、结构的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沉降、施工质量低劣、使用材料不合格、温差收缩变形等情况。笔者在此对各种成因进行逐个分析:
1.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2.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3.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而砌体温度不变,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得更快,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加之钢筋混凝土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差别较大(钢筋混凝土为10×10-6,砖砌体为5×10-6),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4.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墙体开裂
(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二、建筑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1.地基勘察设计、房屋建筑设计以及结构设计上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的开裂。因此,设计人员应避免以下情况发生:设计人员追求美观忽略房间布局的规整和合理性,致使平面复杂化;房屋过长或型体复杂,未设变形缝;结构设计时未进行荷载不利组合,导致使用荷载分布与设计值相差过大;砌体强度设计不足,圈梁设计过小或强度过低,洞口过梁搭接长度不足;大梁搁置在砌体上,砌体局部承压面不足或偏小或是大梁刚度偏小。
2.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地基勘察。地质勘察时,要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照勘探报告,辨别土层成分,防止因未作土样分析而将某些特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作一般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应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必须自基础起将两侧房屋在结构构造上完全分开,一般在以下部位设置沉降缝: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长高比过大的房屋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着差异处、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加强房屋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宜采用以下主要措施:①合理的结构布置,控制软土地基上房屋的长高比,长度与高度之比L/H不宜大于2.5(其他地基上可适当大些);平面形状力求简单,体型较复杂时,宜用沉降缝将其划分为若干平面形状规则且刚度较好的单元;房屋各部分高差不宜过大,对于空间刚度较好的房屋,连接处的高差不宜超过一层,超过时,宜用沉降缝分开;②合理布置承重墙体,应尽量将纵墙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不大于房屋宽度的1.5倍)设置一道横墙且与纵墙可靠连接;③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有加强纵、横墙连接、提高墙柱稳定性、增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调整房屋不均匀沉降的显着作用。④在墙体上开洞时,宜在开洞部位配筋或采用构造柱及圈梁加强。
3.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可取下列措施:
1)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当采用整体式或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屋盖时,宜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设置控制缝。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米。
3)设置分隔缝。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米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毫米,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设圈梁。在非地震地区,在房屋顶层宜设钢筋混凝土圈梁。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不宜外露。若不设圈梁,可在屋盖四周檐口下的砌体中,配置适当的转角钢筋。
4.防止干缩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
1)选用干缩值低的墙材。控制砌筑时材料的含水量(先让材料干缩后砌墙)。采用低强度砂浆和长度小的砖块,可以避免砖块的断裂,并将细小裂缝均匀分散到各个垂直的灰缝隙中,避免变形和应力集中,累加出现大裂缝。
2)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梁柱的构造措施。如墙体长度超过5米,可在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墙体高度超过3米(120毫米厚墙)或4米(≥180毫米厚墙)时,须在墙中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或设置伸缩缝。
3)严格控制以胶凝材料为原料的砌块的龄期,不足28天的不应进入施工现场。
4)正确掌握各种砌块使用时的含水率。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和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分别控制为5%~8%和15%~20%以内。砌体在生产储存期、运输、现场堆放等均要防止被水浸湿,雨季还应做好对砌块和砌体的遮盖。施工时,一般提前1~2天洒水稍作湿润。
5.为减少因施工不当而产生的裂缝,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基础施工开挖不得破坏基底原状土,如超深应采用人工地基且地基承载能力大于原天然地基承载能力。
2)砂浆配比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由有资质的专业实验室确定,并根据现场材质的变化及时调整;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前提下,控制好砂浆的强度。
3)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砌筑质量。要保证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和厚度,控制砖的含水率,严禁干砖砌筑或施工中砖浇水过多;内外墙砌筑时,尽量做到同步砌筑,减小留搓部位,以利于房屋的整体性。
4)相邻部位砌体施工不得高差过大(不宜超过3层)。当建筑物各部分存在荷载差异时,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先建重、高部分,后建轻、低部分;先做主体部分,后建附属部分,利用施工时间差,也可以预先调整一部分沉降量,减少沉降差。
5)屋面保温层的施工,要保证松散保温材料的质量,控制保温层的厚度。 6)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冷季节,以减少季节温差,不可避免时,一定要加强混凝土工程的养护降温和保温措施。必要时设置后浇带,以解决混凝土施工中的内应力问题。
7)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和责任心,把施工过程中造成砌体开裂的人为因素降至最低。
控制裂缝的措施还有很多,不逐一展开。预防在先,设计合理,施工严谨是要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主动加大控制的力度,必然能提高建筑墙体质量。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