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子就像组装汽车一样,绝大部分“零件”来自工厂流水线生产,一天最快可以盖出5层楼。这样的建房不仅速度罕见,而且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造房模式。近日,记者从位于长沙高新区的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获悉,随着住宅产业化发展日渐成熟,该公司这种新颖的造房模式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每十分钟就有一块住宅模块成品
在岳麓西大道旁的远大住工麓谷生产基地,这栋白色的厂房和周边企业的厂房看起来似乎没多大的区别。而实际上,这是住宅工厂的零件生产车间。这里匹配着中国最先进的住宅工业化示范生产线,85%以上的住宅构件都在这条生产线上批量生产出来,并被运送到建筑工地(总装工厂)进行组装。
“在这里,从钢筋的拉伸、切割、支网、建模都实现了全流水线的工业化操作,工人只需要操作机械按钮,就可以完成住宅模块的支模、布筋、浇筑混凝土等生产环节。平均每十分钟就有一块住宅模块的成品出来,产品的入库、保养、出库、脱模、装卸等工序都是实行的全工业化操作,产品误差精确到毫米。”远大住工麓谷基地的负责人覃英超告诉记者。
记者在生产厂区内看到,钢筋等原材料经过机器设备拉伸、焊接和自动切割后,就变成一个个钢筋构件,工人只需在流水线上将钢筋构件放入预置模块内,就可以通过可循环移动的机床完成混凝土浇灌、成型、吊装和模块出品的过程。覃英超介绍,光是绑扎钢筋这一个环节,两名工人监控设备的运行,一天的钢筋绑扎量相当于500名工人一天手工绑扎的数量。
目前,远大住工麓谷生产基地已形成100万平方米的PC构件、部品部件的年产能,而整个车间仅需要工人50-60人,如果采用传统的造房方式,则需要工人500-600人。住宅产业化在节省大量劳动力的同时,由于实行的是标准化生产,也保障了房屋模块的质量和精确度。住宅模块的类型也是根据房屋建设需要进行设计的,包括楼板、外墙、楼梯等,可以满足房屋的“组装”要求。
“泥瓦匠”转变为产业工人
远大住工的住宅模块生产出来后,会被运送到建筑工地进行组装。住宅模块的长度和宽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便于进行大批量运输和组装,组装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目前,长沙的远大花漾年华、宁乡蓝色港湾就是采用的远大住工集成住宅生产模式,使用的模块组件主要来自远大住工麓谷基地。
“这种"搭积木"的建房模式,确保了高效的工作效率,远大住工集成建筑的施工周期只有传统方式的三分之一,工地上需要的工人也非常少,采用机械吊装施工,受天气影响也非常小,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远大住工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4月,远大住工推出了Discovery系列产品,这是运用最新技术研究出来的绿色建筑整体解决方案。采用这一方案的高层建筑,由于运用了工业化生产方式,集“设计、制造、施工、开发、运营”全流程一体化,极大缩短了建设周期。高层建筑一般5天可以完成一层(包括隔墙),30层精装修住宅从动工到交付仅需9个月。而精装商品房是远大住工主推的项目,35平方米、75平方米、95平方米、125平方米等标准户型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由于是工业化建设的集成住宅,使得所有户型性价比较高,销售价格要比市场同类房屋便宜了不少。
远大住工的集成住宅建设模式,也带来了施工管理的变革。房屋施工由手工变成了机械操作,施工企业转变为房屋设计施工的总承包商,技术工人变成操作工人。原来的“泥瓦匠”,也转变成新一代住宅产业工人。
建筑垃圾可减少七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化集成住宅,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有效解决了传统建筑的防水抗渗、隔热保温、提升精度等质量难题。远大住工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现浇剪力墙体系,具有极强的抗震功能,而采用大规模工厂化流水线生产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和质量是现场操作无法比拟的,不会出现后期二次装修污染和扰民现象。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建筑及其建筑相关产业的耗能,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亿至28亿吨。中国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就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而如果采用住宅产业化模式进行住宅建设,仅建筑垃圾就可以减少70%以上。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