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当地一种重要的建筑装饰。根据出土文物推测,至迟在金宋时期,临夏砖雕在表现题材与雕刻技法上已臻成熟。
临夏砖雕艺术曾一度沉寂,上世纪80年代后才再度在民间复苏。近年来,临夏砖雕已经由民间“小技”发展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产业……
“千里马”遇到“伯乐”
“不管学成了在不在这里干,只要愿意学,能把这技艺传下去,就是好的。”沈占伟说。
沈占伟被厂里人尊称为“沈大师”,也是临夏砖雕艺术“非遗”传承人。此刻,他正蹲跪在一大片打磨好的青砖前面,捡了粉笔继续先前未完的绘图。稍微端详了一会儿,往前欠了欠身,粉笔在砖上跃动,看似很随意的几笔,大气而又不失细腻的牡丹便在青砖上现了出来。
等一幅图绘好,厂子里的其他师傅就可以依着样子雕刻了。
沈占伟是临夏神韵砖雕有限公司的元老兼股东,公司成立之初就来了,“这是给自己干活,有成就感。”提起“神韵”,提起他的砖雕,沈大师总是眉眼带笑。
前些年“神韵”还未成立时,他做了砖雕放在小摊上寄卖,也开过小作坊,有人请时他也做临时工匠,用他的话说,就是“散兵游勇”。
沈占伟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琢磨砖雕的。他从小就对画画有极大兴趣,“明天就要考试了今天还在画门神,有点零花钱就拿去买画笔,烟壳子、烧纸上都画过。”他笑侃自己是“学啥没学成,尽跑歪胡画了”。
因为兴趣,他最初跟着民间艺人学彩绘,但由于家境贫寒,每天四块钱的工资实在不足以补贴家用,只好中途放弃了,此后在工地上打了三四年工。
在学彩绘的过程中,他见过不少精妙绝伦的砖雕,“被深深地吸引了”。等到砖雕重新开始流行起来时,他便萌生了做砖雕的念头。“我看着这个东西觉得很喜欢,而且它和画画也有些关联。”最初的动机朴素而简单。
本家爷爷沈尕安是砖雕的行家,参加过东公馆的砖雕制作。22岁时沈占伟便师随这位本家爷爷,学会了砖雕的技巧。之后,自己在家琢磨练习。
后来,有人请他去榆巴巴寺做砖雕,也为以后的际遇埋下伏笔。
彼时,砖雕还只是几个民间艺人在“小敲小打”,“神韵”董事长毛兴文还在临夏州人大上班,谁也不曾预见到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交集。
毛兴文干的是行政工作,陪外来人员在临夏参观时曾无数次观摩过东公馆的砖雕精品,深深折服于其中的艺术魅力。2004年,毛兴文退休,闲来无事,偶游榆巴巴寺,见了里面的几幅砖雕,顿觉惊艳,生出了挖掘这一民间技艺的念头。
毛兴文向寺里咨询,得知原来是沈占伟的作品,遂辗转打听找上门去。
沈占伟清楚地记得2005年毛兴文找他给家里的门道门厅做砖雕时的情景。“董事长先和我喝酒交心,等到‘情投意合’了,才开始说事,我们很是谈得来。”议好了价钱,沈占伟找了几个同行一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