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大多数上班族还在上班的路上,或刚刚来到办公室时,湖南长沙高新区的首个新建公租房项目麓城印象工地,400多名工人早已干得热火朝天。
高高的塔吊,轰响的机器,来回上下的工程电梯,穿梭不息的工程运输车,工地总是给人紧张繁忙之感。
工程指挥部里,实时监控的大屏幕显示的是1号楼的第18层作业面。作为“绿色工地”,工地上的实时监控已与建设部门联网,管理部门可随时监控工地情况。
项目负责人罗庆云紧盯着显示屏对记者说:“今年春天雨水太多,拖慢了施工进度,好在落后得不多,天气转好,拖延的进度就可以赶上来。主体工程7月底可完工,9月份将进行室内装饰。”墙上的进度表显示,1号楼已建到了18层,2、3、4号楼则正在进行17层的施工,仅落后于计划进度一层左右。
出了指挥部,便需戴好安全帽。“事故猛于虎,安全贵如金。”“珍惜生命,关注安全。”一幅幅巨大的红色标语,使紧张的工地气氛更添严肃。
因为前一天下过雨,地面上还积着水,与泥沙混在一起,地面作业员全部只能穿着雨鞋作业。事实上,在这个多雨的春天,他们几乎一直穿着雨衣雨鞋。
“退一点,退一点,再退一点。”塔吊指挥员正仰头看着高高的塔吊,用对讲机与塔吊上的操作员大声沟通。
指挥长陈义云从我们身边匆忙跑过,没来得及接受记者的采访。
谌中书弯着腰,穿着长雨靴在泥沙中整理生锈的钢筋,厚厚的手套乌黑且已湿透。他知道这几栋房子是保障性住房:“这样的房子盖得越多越好,将来我们的住房也会有保障啊。”
2、4栋的施工负责人李建华带记者来到2号楼下,坐上施工电梯。
开电梯的是杨灵芝,这一工种是工地上相对比较轻松的,均由女性承担。但她们与写字楼电梯小姐的待遇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电梯设在楼外,在空中上上下下,带着巨大的声响一停一顿,让人有晕车之感。
进入第三层,这里进行的是内墙面施工。过道、卫生间、洗漱间、卧室……温馨小家已初现雏形。谌小花正在砌墙,作为一名女性农民工,她有些羡慕将来住进这里的人:“这房子砌得多好,设施又齐全,他们住着肯定会满意的。”
乘电梯继续上行,到达11层后,李建华说,再上去就需要爬楼梯了。
努力爬上17层的作业面,这里是另一片火热景象,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脚手架工……全在楼顶穿梭忙碌。瘦高的王剑,是湖南航空监理公司总监,正在这里进行日常巡视:“安全无小事,预防到位才能确保安全。”
春夏之交的温度已然不低,但在这露天的17楼上,风分外地大了起来,空气也带着寒意。不过真正高处不胜寒的,是塔吊上的操作员。塔吊在百米高空,且随着楼层一天天“长高”而不断升高,虽然有过硬的安全措施,设在空中的垂直爬梯仍让人望而却步,记者只能仰视那“站在工地最高处的人”,他们的工作是控制塔吊,把施工材料准确地吊上作业面。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
“今年底,这4栋大楼将正式竣工,每栋33层,整个小区可安置5000至6000名企业员工住宿,”长沙高新区公共租赁住房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源说: “尽管是公租房,可质量一点都不马虎。麓城印象的建设标准甚至比一般商品房高,工程还准备申请‘芙蓉奖’呢。”
该公司成控部部长肖勇介绍,麓城印象全部采用绿色建材,建成后将利用太阳能进行统一热水供应,同时享有优质的小区配套,实现小区24小时电子监控;教育方面,虹桥小学步行10分钟可到,延风中学即将竣工验收,幼儿园正在建设当中;交通方面,高新区已与龙骧巴士协商了两路公交路线。
肖勇带记者来到麓城印象隔壁的麓谷“和馨园”小区。在这里,高新区今年新归集了6栋农民安置房作为公租房,对富余农民安置房源进行转化利用,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就业,也满足了园区内公租房的需求。小区内绿树已成荫,宇顺电子的100多名员工成为第一批住户。
在A栋1单元303房里,贺亮华和另外7个同事共用一套80平米两房一厅,温馨整洁,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配套完善。“这个房子租金很便宜,每平方米每月12元,政府补贴4元,自己出8元,而我们自己要交的部分都由公司出了。大家都是年轻人,住在一起很和谐。”贺亮华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公租房的需求量很大,现在有6000多人的公租房申请尚未落实,而实际需求量还远远不止这个数。”梁源说,高新区计划3年内建设公租房100万平方米,其中,盘活归集70万平方米,新建30万平方米。
临走回望工地,尽管还只建有一半的楼层,被安全网包裹下的4栋高楼,与人、车、塔吊以及所有的忙碌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的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