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银行原副行长林毅夫表示,目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
经济转型三大误区
11月5日,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0周年研讨会上,林毅夫表示,第一个误区是要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个看法我认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结果,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林毅夫表示,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收入的增加,要以消费拉动经济,就需要举债,对个人以及国家而言,都会造成债务危机,而现在出现问题的国家普遍都是过度消费造成的。
他认为,投资在当前是需求,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只要是有效的投资,就会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出的增加,又可以拉动消费,继续基础投资,这才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林毅夫称,2008年~2012年是国内对消费拉动批评最尖锐的时期,但恰恰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增长最快的几年。数据显示,从1978年~2007年,中国每年平均消费增长7.7%,而2008年~2012年为9.2%。“因为这一段时间有四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去投资,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提供了就业,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当然可以增长。”
林毅夫表示,第二个误区是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创新拉动。
林毅夫称,创新有自主研发和引进两种方式,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投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适合的是成本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引进方式。因此只要还有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能,发展中国家就应该利用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虽然在统计学上引进不会有全要素生产力,但并不代表没有技术进步。而且全要素生产力也是要支付资本投入的,而且风险非常高,平均回报率很低。
也因此,林毅夫称,把投资拉动和创新拉动对立起来,去追求能有全要素生产力的自主研发的创新,这也是一个误区。
第三个误区是把政府和市场对立。林毅夫表示,我们要有效的市场,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一个有为的政府。如果认为应该把政府“抛掉”,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这无异于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双轨制改革不到位
林毅夫表示,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5年里,中国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了不少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不均、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对外贸易不平衡、经济生活中的很多腐败现象、环境污染等,所以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改革双轨制。一是老人老办法,对原来那些有比较优势的大型优势企业继续补贴。二是放开准入,原来受到抑制的产业,政府发挥积极作用,让bob电竞体育博彩_博鱼体育-手机版官网企业和资本进入。
因为要给予那些资本很密集的、很先进的企业补贴,就导致金融的扭曲,收入相对低的补贴国有大企业或者个人拥有的企业,导致的结果是收入分配不断往大企业转移,这是收入分配不均一个很主要的来源。
这些在双轨制上遗留的问题,不仅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而且创造了寻租的机会。同时,如果钱往富人和大企业转移,而他们的消费倾向低,就会造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而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就推动国家去拉动出口,导致外贸不平衡。
林毅夫表示,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双轨制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把双轨制遗留下来的扭曲消除掉,借助一个有效的市场,实现经济增长以及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作用,那么中国的增长是可以持续的。
而且这样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多,工资增长就快,收入分配也会改善。同时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消除了租金、消除了腐败。“按照这种方式,消费比重就会提高,投资的比重会下降,然后才比较均衡。”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