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碳交易与碳金融的采取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据了解,目前部分碳交易试点已经开始与国际金融公司(IFC)接触,开始讨论碳金融的可行性。
碳市场的健康和扩大是焦点
而对于碳市场进行治理雾霾问题,与会专家也有一些看法。
杜祥琬说,如何利用市场机制、金融手段推进低碳化是他所关心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市场要健康发展。“环境问题,我们一开始用的是行政手段,但后来发现光用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是要改革,包括利用市场机制。”
杜祥琬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bob电竞体育博彩_博鱼体育-手机版官网: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到,“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目前国内碳交易试点只有7个,希望能够做成健康的市场,发挥其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碳交易中,如何明确二氧化碳的商品属性是个问题。杜祥琬说,碳交易的需求来源与低碳发展的目标,由此产生了总量、配额。但碳市场既然是个市场,二氧化碳就成为一个商品,具有商品的价值和特点。因此,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二氧化碳的商品属性,对交易的风险和规避方法进行基础性研究,同时,也可以更全面的研究如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碳泄漏的可能性的问题,保证市场健康发展。
另外,何建坤表示,碳市场是一个利用最低成本完成减排目标的方法。
何建坤说,他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在抓住排放大企业的同时,把中小企业、“散户”排放源纳入到市场中来。
“我们现在的碳市场普遍纳入了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抓住了大头,但是往往这些大企业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何建坤说,“而恰恰就是那些能效低、污染大的小企业没进来,而他们才是减排空间最大。”
何建坤建议,对这些中小企业和个人排放源,可以采用不分配配额、不强制纳入,但是鼓励减排,允许交易的方式,让它们参与进来。何建坤说,这些中小企业的减排量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核查,经过认证之后就可以纳入到市场中买卖,这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减排;同时,此前政府资金往往采用直接补贴企业的形式,实际效果不好测量,此后也可以在市场中进行补贴,对通过核证的排放量,按照数量给予补贴。
同时,何建坤也表示,如何利用现有市场扩大纳入面很重要,可以把京津冀都纳入到一个碳市场中,让交易所变成一个很大的舞台,开发符合需求的多种产品。利用碳市场促进雾霾问题的解决,仍有很大空间。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