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对陷入困境的中国建材业来说,是一个暂时纾解疼痛的日子。作为建材业生产主管部门的职能司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工信部将择机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打算与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推广应用部际协调机制。
有无“救市”意味?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出台《目录》,一方面是两部委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有着利用绿色建材“救市”的意味。毕竟《目录》将要鼓励发展的节能玻璃、陶瓷薄砖、节水洁具、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化学建材、绿色墙体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等,是消化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同时也容易为消费者和项目单位接受。
此前,安徽建材行业利用绿色建材形成的低调回暖,也给《目录》的翻页提供了近似成功的案例。据安徽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安徽省建材主要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以绿色为改造升级主体的商品熟料1.23亿吨,同比增长10%,商品混凝土7760.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2.3%,尤其是实施绿色建材推广行动计划以来,当地工信部门加强与住建、发改等部门间的衔接协调,将绿色建材生产与绿色建筑紧密结合,形成了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两条腿走路的局面,加上节能玻璃、电子玻璃等绿色部品附加值的提高,一下子让安徽建材业的数据指标“松了口气”。
业内人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普遍认为,作为中国的基础性材料工业,建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军工、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和人居生活等领域。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果不背靠《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这棵大树出台《目录》,这个庞大的“泰坦尼克号”很有可能会撞上冰山。
早就有数据显示,我国建材工业每年消耗原材料50亿吨,消耗煤炭2.3亿吨,约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5.8%,消耗良田15万亩以上,废弃排放量1.096亿立方米,废水排放量335吨,排放一氧化碳6.6亿吨,占全国工业排放量一氧化碳的40%左右。继续按照粗放型的模式发展,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影响,发展绿色建材刻不容缓。
注入扩大消费的新鲜血液
在北京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升益看来,《目录》一方面将引导建材行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一蹶不振的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此次座谈会上,潘爱华的表态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他认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不仅是当前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利用绿色建材扩大内需的一步好棋。如果以2015年前要新建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的目标任务计算,就将改建6亿平方米以上的既有建筑,至少可带动2万亿元绿色建材消费,显然,此时出台《目录》的确意味深长。
据了解,工信部与住建部下一步将出台《绿色建材发展行动计划》、《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制定首批推广的绿色建材产品技术要求并按此开展绿色评价,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尽管绿色建材目录此刻翻页意味深长,但目前绿色建材的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有业内人士表示,绿色建材的推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强制性标准的明确约束;二是在建筑节能领域缺少统一规范和具体实施办法;三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四是缺少对于绿色建材产业的有效政策扶持。
推广数据也不容乐观,目前绿色建材仅占建筑和房地产业市场的10%不到,产业规模仅为3500亿元左右。由于缺少第三方检验认证体系,市场上绿色建材产品鱼目混珠,假冒伪劣时有发生。“要想大力推广绿色建材产品,必须完善绿色建材的标准和认证体系。我国目前不仅没有专门的绿色建材标准,即便有些节能防火建材标准制定了,也存在着部门不统一的问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一位相关人士表示。
美国住宅建筑业协会的一组数据显示,美国绿色建筑材料正在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产值将达866亿美元。“绿色建材的发展是与建筑业、房地产业紧密合作的,而我们上下游产业的纽带关系显然还不够紧”。杭州美宣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梦之认为。
但我国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是依附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的,这样的话,就缺乏独立性了,起草时可以跨行业征求意见,但关键的法律和标准应该“自立门户”。“我们明年争取起草出台一个复合多功能墙体的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定位比绿色建材还要高一层,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