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内断面上下温度差别较大,坯垛上部温度高,底部欠火,底火差,火色暗的产生原因如下:
第一,坯垛形式不合理,忽视了上密下稀的码窑密度原则,上部坯垛孔道较多或较稀,气流在坯垛断面上分布不合理。
第二,内燃烧砖时底部风量过大,炕腿过稀,进风量大,保温带短,使坯垛下部冷却很快,后火熄灭得早。
第三,当外燃烧砖时,炕腿较低,燃料灰分过大,煤灰和煤渣堵塞下火道及系统抽力不足等,使坯垛底部通风不良,造成底火不好。
第四,火眼批坯垛形式不合理,投入的燃料在坯垛上、中、下各部及落于窑底的比例不均匀,底部过多或底部过少,都会使窑炉断面上下产生较大温差。
第五,由于窑底部和窑体潮湿,使部分热量作了无效消耗,或是隧道窑窑车保温层不够,致使窑车散热损失过大,造成窑炉内上、下温差较大。
要解决窑炉断面上下温差,通常采用的办法有:
第一,防止窑底过分潮湿,注意窑体的排水隔潮,加强隧道窑窑车的保温措施,减少窑车散热损失,加强窑车与窑车、窑车与窑墙之间的密封,防止热气体外泄,减少其中的热损失。
第二,按照“上密下稀”的码坯原则,选择合理的坯垛形式,使上部的坯垛通道合理,气流在断面分布均匀,底火与上火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第三,对于内燃烧砖来说,如因通风量过大致使底火不好,应适当改变码法,降低炕腿,减少窑内进风量,适当延长保温带。在烧成带中后段,抓紧向窑内投燃料,增加在窑底燃烧的燃料量。
第四,对于外燃烧砖,更易遇到通风量不足的情况,应采取同内燃烧砖相反的措施,采用较高炕腿的码法,加大窑内进风量,实行少量勤添,避免未燃尽的煤与渣的堆积。
第五,提高窑的排烟能力,遇到坯垛底火弱于上火的情况时,应降低近闸,较高地提起远闸,加强重烧后火。就可减少窑内断面的上下温差。
另外,在烧成过程中也会出现所烧坯垛上火弱而且慢,窑内断面温度下部高、上部低的情况,其产生的原因有:一是炕腿及底部火道过高。二是排烟系统抽力太大。三是窑炉有损坏密封不严,严重漏气。四是火眼帽盖的不严,吸入冷空气。五是坯垛顶部码坯过密,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下述一些措施:一是选择同燃料灰分相适应的码坯炕腿形式。二是改变排烟风机的转数,以适应烧成的压力制度。三是维修窑炉已损坏的部位,加强窑炉密封,防止漏气。四是在火眼批坯垛的上部增加炉条砖,增加上部燃料,尽可能使用长焰燃料。五是减少总的码密度,实现稀码。六是盖严火盖。七是调整风闸,落低近闸,提高远闸。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