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是重中之重
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达18—20亿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同时,我国既有建筑规模很大,由于建造时间比较早,许多都是非节能建筑。因此,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既是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王保安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一直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德国政府专门安排资金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给予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并通过发起“节能伙伴计划”,实行节能收益分享,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推进大型公建节能。而在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刚起步,近年来只有少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试点。
节能专家指出,与新建建筑相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潜力更大,取得效果更快。以上海为例,上海既有建筑体量巨大,节能潜力比新建建筑大许多倍。而且,一幢新建筑从设计、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通常需两三年时间,而一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通常只用几个月甚至几周,因此取得节能效果也更快。
政策不断完善
2008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个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出台的《条例》,使建筑节能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江亿教授认为,《条例》是近年来出台的建筑节能方面政策法规中最完备的,起草得很具体,操作性也很强。最重要的是,它充分从中国现状出发,考虑到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互协调和合作的问题。它为真正推广、搞好、实施建筑节能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平台。
为了进一步落实《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开始试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制定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使建筑节能进一步制度化。业内人士指出,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带有强制性,它给人们的监督提供了依据,将使建筑节能的效果更好。
节能潜力巨大但需谨防误区
业内专家指出,截至2007年,新建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标准达标情况已经猛增到了98%的比例。但节能建筑设计之风席卷全国后,“高”技术导致“高”造价的问题,可能把建筑节能引入一个误区。
很多建筑设计机构为了采用技术而设计,忽略了发展建筑节能必须注重地域和气候特点的设计策略,将因地制宜搞节能抛在脑后。
如果采取科学、全面的节能措施,预计20年后,在总建筑面积增加150亿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北方建筑采暖能耗不增加,全国建筑能耗仅增加电力2300亿千瓦时/年,相对于不采取节能措施,每年可节约2.6亿吨标煤,相当于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8.6%;节约建筑用电3500亿度,相当于4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