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发展动能
“北京已有两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但实实在在建成厂子的就我一家。”吴建民说。
一方面,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占地又污染;而另一方面,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作为原材料的建筑垃圾,面临“吃不饱”的生存窘境。
在建筑垃圾再生这个朝阳产业中,元泰达收获的却是连年亏损,正常生产无法保障。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是主要原因。
事实上,再生产品比一般建材具有许多优势,如保温性好,低辐射,更加环保。然而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建筑垃圾处置上迟迟没有出台实施细则,导致该产业始终没能做大。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容委及市建委不是不想帮助元泰达,但到底要怎么做,缺乏政策依据。
目前,全国有近20家建筑垃圾再利用企业,这些企业陈家珑基本都接触过。“在没有政府额外补贴的情况下,生产再生制品的企业基本都是亏本或勉强维持,没有发展的动能。”
对很多建筑垃圾清运企业而言,目前的状况也不乐观。
“可消纳建筑垃圾送到填埋场需要交费和税,而人工工资、油价都在不断上涨,利润越来越薄。”谈到建筑垃圾清运,北京鸿儒保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牛勇向记者诉苦,“我们也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比如把可回收物分拣出来,或者把一些施工垃圾制成轻体砖,否则更得赔死。”
北京豪杰物资回收中心负责人田先生向记者感叹:“建筑垃圾能倒的地方以前挺多的,比如可以倒到五环边,现在不行了,得六环外,运输成本更高了。”
谈到建筑垃圾可以利用,他追问记者:“能告诉我哪儿要吗?有补贴吗?”
深圳模式
城市建筑垃圾已经无处可倒,将其大量外运又不太现实与北京等其他大城市一样,深圳同样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
深圳市在2008年就已对建筑垃圾使用作出规范,但至今并未出台具体实施细则。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作为深圳市首个示范项目,日前,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工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场综合利用项目应运而生。深圳市为此提出“建筑垃圾就地处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据项目实施方深圳市华威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深圳原特区内目前还有4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且都位于主干道边,而根据深圳市城市管理相关规定,运送垃圾的货车不允许在主干道通行。因此,建筑垃圾的外运问题被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南方科技大学的项目采用就地消化、现场处理的方式,可使建筑废弃物转化率达到90%以上,是一种突破传统处理模式的新方法。
其中,绝大多数建筑垃圾通过大型移动式现场化处理设备处理后,被制成各种类型的骨料及砖,全部用于大学校区建设。对于不能利用的废渣余土,则用于校园内土坑回填及堆山造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