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大剧院:天安门前的中华建筑坐标
大型建筑决定着一国建筑业整体水平的高低。从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十大建筑,到今天天安门西侧吸引人们目光的国家大剧院,五十多年大型建筑的发展道路上,中国给自己,也给世界奉献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似的精品。
1959年,党中央、bob电竞体育博彩_博鱼体育-手机版官网决定兴建十大建筑,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建设成就。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十大建筑之首,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人民大会堂初建时称“万人礼堂”.1959年9月24日落成后,着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纸上写下“人民大会堂”,成为现在的名称。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与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和谐相处,构成了天安门广场的整体美观。
人民大会堂内部设施齐节能全,有声、光、温控制和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等现代化设施。其建筑主要由3部分组成:进门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堂;大会堂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这里召开,因此,人们把人民大会堂称作中国的心脏。
与人民大会堂一路相隔,椭圆外形的国家大剧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大剧院南部入口与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米之处,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他通道也均设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他们的头顶之上是一片浅浅的水面。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变成绿地。
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着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