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风暴
上世纪90年代,当“绿色建材”概念提出以后,围绕这个利国利民的新生理念,全世界的建材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始了对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开发。在这股“绿色”风暴的席卷下,绿色建材的内容不断充实,绿色建材产品也百花齐放。
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在发展绿色建材方面起步较早。他们投入了很大力量研究、开发绿色建材,国际上的大型建材企业对绿色建材的生产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推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生产过程的污染减少了,采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生产的绿色建材产品以及采用高新技术制作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功能绿色建材产品层出不穷,配套的绿色建材性能标准、标志认证等也相继出台,加快了绿色建材的推广步伐。各种新型环保材料在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的推动下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楼、健康住宅等绿色建筑中,成为“绿色”样板和典范。
在我国,绿色之风也使我国建材行业达到了层林尽染的效果。
建材行业是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我国建材行业企业首先从降低污染、能耗,减少资源使用入手,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水泥行业经历了从小立窑到新型干法生产线的蜕变;玻璃行业实现了从小平拉到浮法的飞跃;墙材行业完成了秦砖汉瓦到混凝土砌块的华丽转身……
城市生活垃圾变成了水泥生产原料,建筑垃圾和电厂废弃物变身新型环保砖,炉渣、炼钢废料和废报纸重塑成为矿棉板……
低温余热、富氧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得以普及……
具有更高使用效率和优异性能的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能够改善居室生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多功能玻璃、陶瓷、涂料等建材产品都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可以自豪地说,我国有全球最先进的水泥厂、水泥设备制造厂、玻璃纤维厂、平板玻璃厂,我国的高炉矿渣、电厂粉煤灰、工业副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水平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规范绿色建材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发展,与绿色建材产品息息相关的检验、评价与认定工作也相继展开。
1993年,我国公布环境标志, 1994年在6类18种产品中首先实行环境标志,水性涂料是建材第一批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
从1996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企业在减少物耗、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取得显着成绩,不仅增加经济效益,还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后,一系列控制生产污染排放、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对产品进行性能评价的标准出台,一些检验、认证机构也应运而生。2010年,针对绿色建筑材料科学的国际前沿问题与建筑材料绿色化问题,围绕材料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中国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落成,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20年来,为引导绿色建材的生产、研发和消费,我国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大促进了我国传统建材向绿色化方向的迈进,使我国建材工业在技术、工艺、装备上有了长足进步。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重点工程的大量建设,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筑和交通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绿色建材的蓬勃发展,但对绿色建材推动最大的,莫过于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建筑的概念就是绿色奥运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陶瓷院书记同继锋说。绿色奥运的理念贯穿于大规模奥运场馆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理念,催生了一大批具有节材、节水、节地、节能、环保特征的新型建筑材料,也让很多新材料通过在标志性的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而一鸣惊人。大家对绿色建材的关注在此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