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坍塌体开挖施工
3.4.1超前小导管
在管棚施工完毕后,预先打入超前支护小导管,主要针对管棚注浆未能进行完全充填的部位。小导管每三米一排,每排34根,每根长度为4.5米,仰角为5度,小导管从架立的拱架腹部穿过。
要实现从坍塌碴体下部开挖,必须在开挖线以上使碴体形成厚度超过3米的一个注浆固结圈,由于大管棚注浆范围有限,形成有效的注浆加固圈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须对未完全固结的碴体进行二次注浆。从开挖情况来看,大管棚前期注浆效果较好,开挖时碴体凝固浆体较多,但在后半段来看,并不理想,补注量较大。
注入时,先采取大容量低压充填式,再进行高压劈裂式注浆,对原来的注浆区进行加强,使注浆压力控制在2.5~4Mpa.这样压浆后的塌洞内的碴体基本上在开挖线外形成了一个3米厚的浆体保护壳。
3.4.2 塌方区开挖支护
塌洞正下方开挖时,掘进步距为60㎝,采取风镐加镐头破除,对个别大型孤石采用松动爆破。随挖随加立工字钢架,进行系统锚网喷支护。
3.4.3碴体的清理
由于碴体较松软,开挖时防止对拱脚产生扰动,采取预留核心土,眼镜法挖除两侧碴体,及时向下安装拱架,两侧碴体挖除时,必须错开2米以上。碴体清理完后,及时进行底板封闭,施工仰拱及二次衬砌砼,防止前方开挖爆破时对塌洞内的碴体产生扰动,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
4、经验与体会
通过该段施工,使我们增加了如下认识:
1)在施工中一定要在地质资料详实的基础之上科学分析加上先进的超前探测仪来指导施工,才有可能避免塌方。
2)充分了解了隧道的地质结构及围岩状况,进行精心调查研究分析,才能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3)施工超前和预支护在软弱围岩施工中的必要性。
4)软弱岩层自身稳定性差,塌方出现时,以稳定性为主,坍塌碴体同样对周围岩壁有稳定支撑作用,切忌随意开挖。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2. 关宝树。隧道施工工程要点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冯卫星,况 勇,陈建军。隧道坍方案例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